醫學教育博客目的是提供痛, 脊椎, 脊柱, 關節炎, 背痛, 腰背痛, 骨刺, 腰椎, 脊柱側彎, 骨折, 頸椎, 骨質疏鬆, 韌帶撕裂, 等等教育。The purpose of health blog aims to provide bone health on pain management, spine, arthritis, back pain, bone spur, scoliosis, bone fractures, cervical pain, osteoporosis, ligament...etc...
2015年12月15日星期二
行路跣親勿拉筋 敷冰坐水泡幫到手
走路時一不留神跣低,隨時傷到腰骨及尾龍骨。骨科醫生指出,跌倒後若仍能站起,顯示傷勢未必太重,輕微者可即時冰敷疼痛部位,但如疼痛劇烈及持續,就要盡快求醫,更切勿自行拉筋「療傷」,否則有機會越拉越痛。
下雨日子較多的夏季,因跣低受傷的個案增加,除長者外,平衡力較差及下盤不穩者也是滑倒的高危族。骨科專科醫生張啟然表示,滑倒大多會傷及臀部、腰骨及尾龍骨,嚴重更會出現骨折情況,長者甚至有機會傷及股骨。部份人滑倒時,會嘗試以雙腳借力站穩,也可能因此扭傷膝蓋及足踝。他提醒,若不慎滑倒,應即時檢視傷勢,如撞到頭部,有暈眩及出血,又或患處疼痛至無法站起,便應即時召救護車送院治理。
不少人滑倒後「抖一抖可以起番身」,但即時站得起也不代表毋須求診。張指,傷勢輕微者可自行急救,略為休息後,以乾毛巾包裹冰塊冰敷患處,再進行簡單包紮,最後再抬高患處,如腳部腫起,便抬高腳部以助消腫,但若情況嚴重,患處持續出現嚴重疼痛,便應盡快求診。
大部份人滑倒後,均有「戥親」尾龍骨的情況,張稱,尾龍骨確實容易受傷,弄傷後也疼痛非常,但大部份人都不會出現後遺症。即使照X光檢查,發現尾龍骨有歪斜及骨裂,也未必是由該次滑倒所致,最重要是減輕痛楚。患者可「坐水泡」,以水泡當作坐墊,又或以毛毯圍圈,留下中空位才坐下,防止尾龍骨再度受壓,一般數日至兩星期後,便會自行痊癒。
部份人以為拉筋有助復原,但張指,拉筋只適合肌肉拉傷的狀況,作用是拉鬆受傷肌肉,惟受傷後也不宜即時拉筋,若患處仍有腫脹或拉筋後痛楚加劇,便代表不適合進行,應即時停止。
要預防滑倒,張建議尤其長者可以進行耍太極運動,有助強健肌肉及平衡力,特別是腰部及下肢肌肉,衣物也應以輕便為主,平日穿著舒適防滑鞋,並要留意鞋帶有否鬆脫。
參考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骨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