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4日星期二

甚麼是骨質疏鬆?

 
 
在我們的一生中,骨質都在不斷地生長及分解。若這兩者之間能取得平衡,骨骼便得以保持強健。然而,在大約30歲後,骨骼的分解便開始超越生長的速度,令骨骼變得脆弱和多孔。當骨質密度減低至一定程度,便屬於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的情況十分普遍。在香港,約有一半更年期後的婦女患有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 後果可大可小
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骨折或許是骨質疏鬆最先出現的症狀,它可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包括脊椎、股骨。
如不及早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可能會引致以下嚴重後果:
  • 骨折
  • 活動能力下降
  • 失去自我照顧的能力
  • 生活質素下降
  • 永久殘障
  • 死亡
骨質疏鬆的預防
不少簡單的生活習慣,都可補充骨質及預防骨折,並有助減低患上骨質疏鬆的機會。這些包括:
  • 多吸收鈣質
  • 多接觸陽光有助吸收維他命D
  • 適量的負重運動(建議與專業人士商討)
  • 減少或避免吸煙及酗酒


參考資料: www.i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骨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6月17日星期二

全膝關節置術 - (Total Hip replacement, Hong Kong)


 

全膝關節置術產生併發症的機會率並不高。嚴重的併發症如細菌感染,病發率約為2%,其餘的如心臟病或中風等,更為罕見。長期病患者患上併發症的機會較平常人為高。然而併發症雖不常見,一旦發生,它將拖慢復康進度,甚至影響手術的效果。
腿部靜脈栓塞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併發症,為防止它發生,你必須經常墊高下肢,進行腿部運動,使用壓力襪及有需要時使用抗凝血藥物。如對手術有任何疑問,最好在手術前向醫生瞭解清楚。
 



回家後的護理
手術的效果理想與否,很大程度取決於你有否跟隨骨科醫生及物理治療師的指示,在家中進行適當的護理。一般來說,傷口表面的縫線會在兩星期左右拆除。深層的縫線則不用拆除,它們會自動溶解。你應盡量避免沾濕傷口,直至它完全癒合。你可以用紗布覆蓋傷口,避免因衣服的磨擦而引起發炎。



運動方面
運動是家中護理不可或缺的一環,尤其是最初的數星期。通常在手術後的三至六星期後,你應可如常進行一般的日常活動。在這段期間,進行運動時和在晚間感到輕微膝痛是正常的,不用太擔心。你在家中的運動療程應包括以下數點:
  • 循序漸進式的步行運動以增強膝部活動能力,開始時在家中進行,漸漸地可移師到室外。
  • 一般日常的家居活動,如站立、步行及上落樓梯等。
  • 物理治療師會指導你在家中或物理治療中心,進行特定的針對性的膝部運動去強化膝部肌肉,及增加關節靈敏度。慢慢地你可自行在家操練。
當你的膝部可以屈曲至你可以舒服地坐在駕駛席的程度,加上腿部的肌肉有良好反應,令你可以從容地應付油門及煞車腳踏時,你便可以恢復駕駛汽車。一般來說,這需要約六星期。


參考資料: www.i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骨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
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6月9日星期一

頸梗膊痛或因椎間盤退化





頸梗膊痛隨時是椎間盤退化或突出症狀。骨科專科醫生指,椎間盤一旦壓着神經或中樞神經,嚴重可致癱瘓或構成生命危險;部份人因遺傳基因,導致10歲童已出現椎間盤退化症狀。


「痛到似被針拮」

骨科醫生張啟然指,臨床診症中約有兩成多的病人,因椎間盤退化或突出求醫。

成人出現椎間盤問題,主要與坐立姿勢不正確有關,如長期低頭用手機玩電腦、錯誤姿勢搬動重物等。突出的椎間盤若壓着神經線,病人會非常困擾,「病人覺得痛到似被針拮、火燒,但外人未必理解,以為病人扮嘢,令病人感無助」。

若兒童出現椎間盤退化,則主要與遺傳有關,他每年接獲23名、10多歲因遺傳基因導致椎間盤退化症,最年輕僅10歲。最近有一名12歲、來自上海的男童,因走路不穩求診,揭發患椎間盤退化致坐骨神經痛。因病人年紀輕,待脊椎增生組織穩定後,才決定治療方案。

現年62歲的蔡先生,早年為電視節目製作統籌,疑因長期拍攝致頸椎勞損。他16年前起,頸椎間盤退化致神經根受壓,出現膊痛、走路不穩及腳抽筋症狀,痛症更令他情緒受困,出現見鬼等幻覺,先後接受兩次手術。近期病情復發,椎間盤更壓着中樞神經,要做神經線減壓手術。
張啟然 骨科專科醫生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骨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6月4日星期三

脊椎導航手術 (Spine navigation surgery)






 

脊椎導航手術在2000年已開始推出市場,香港亦引入這種技術超過五年。其實類似的導航技術已在日常車輛駕駛、電子遊戲機(例如wii)應用。脊椎導航技術能幫助骨科醫生提高脊椎手術的精確度,而且能減低X光輻射攝取量。



應用範疇

手術前,骨科醫生會進行適當的診斷和評估病人是否適合脊椎導航手術。
除一般因脊椎受傷而需要進行骨科手術的病人外,
亦特別適合一些手術位置較微細的病人使用:


  • 曾經接受脊椎手術而需要複修的病人
  • 因骨骼退化而骨骼較脆弱的病人,如骨質疏鬆症的病人
  • 受傷位置較難處理,手術風險難高的位置,
    如位置接近椎動脈的頸骨、嚴重變形的脊椎、椎弓根較狹窄等等



參考資料:  www.i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骨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