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6日星期四

如何得知自己患有骨質疏鬆症?

如屬上述高危人士,可尋求骨科醫生之專業意見,並接受檢查。常見測量骨質密度的方法有:


l  雙能量 X 光吸收測量儀 (DEXA) 用於診斷及監察治療的效果。
l  超聲波儀器 (Quantitative Ultrasound QUS) :只可以作為骨質密度的初步普查方法,並不能作為確診工具。

患上骨質疏鬆症應怎麼辦?

即使已證實患上骨質疏鬆症,亦可透過上述的飲食和運動習慣,減慢骨質流失的速度。骨科醫生會因應個別的情況而建議患者服用治療藥物,例如二磷酸類藥物、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降鈣素 / 降血鈣素、副甲狀腺素、鍶及維生素 D 、鈣質補充劑等。


此外,骨質疏鬆症 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覺,慎防跌倒,以減低骨折的機會。例如﹕注意家居安全、過馬路要小心、穿防滑的鞋子、避免服用令人暈眩的藥物、改善視力障礙等。

參考資料: www.info.gov.hk/elderly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骨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2年1月19日星期四

頸的脊椎病

人體頸部的結構與腰部類似,所以頸椎與腰椎相同,都會出現退化的情況,退化的速度及程度則因人而異。


如果頸椎椎間盤突出就會壓住神經,如果病人本身屬於發育性椎管狹窄的話,只要椎間盤向後突出少許,就會令病人感到十分疼痛。

那麼頸部的椎間盤突出與腰部的椎間盤突出又有何不同呢?

首先,頸部的脊椎中有脊髓神經(即中樞神經)和神經根。而,腰1,2以下就只有神經根,沒有中樞神經了。
所以,頸部的椎間盤突出會引發三種情況:
脊髓神經受壓
神經根受壓
兩者均受壓

其中,神經根受壓比較容易發現,因為它的症狀是:痛楚呈放射性,從頸部一直延伸至肩、手臂、手指。然而,如果是單一的神經根受壓,大多數病人都不需要接受手術治療,藥物及物理治療即可幫助他們康復。

然而,如果是脊髓神經受壓的話,在開始的階段,病人只會感覺到雙手開始不靈活,伴隨著麻痺的感覺,在使用筷子或扣鈕扣時會顯得笨重,卻不會有痛的感覺。因此,往往容易被病人忽略。
這樣子的忽略往往會拖延了治療的最佳時機,造成惡化。脊髓神經長期受壓,會造成神經的水腫及產生疤痕。5%的病人會突然惡化,原因可能是一些輕微的撞擊,例如:突然的煞車或跌倒,便會導致病人四肢癱瘓。

以上的情況又常常會被誤會為中風,它們兩者間有何區分呢?
通常中風只影響半邊身體以及運動神經。如果影響到四肢及感覺神經,就要立刻去檢查是否是由於頸部受傷而引起的。

張啟然醫生 骨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www.mingpao.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骨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2年1月17日星期二

後十字韌帶受傷

後十字韌帶受傷並不像前十字韌帶那樣常見。後十字韌帶扭傷通常是因為韌帶被過份拉扯或舒展,膝蓋關節在前方被撞擊,或失足而發生的。

後十字韌帶受傷會影響膝蓋關節的穩定因為脛骨可能向後沉。股骨和脛骨的末端會直接地互相摩擦,對光滑的關節軟骨造成磨損而變成稀薄。這磨損是會導致關節炎的。

處理後十字韌帶受傷

後十字韌帶撕裂的傷者通常都沒有關節不穩定的症狀,因此手術一般是不需要的。在完成一個复康療程以後,許多運動員能回复到傷前的活動能力而沒有重大的損傷。

但是,如果後十字韌帶的受傷情況是後十字韌帶連著部份脛骨一起撕掉,手術是需要將依附在韌帶上的骨固定在原來的位置。這手術後膝蓋關節的功能通常是相當好的。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骨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2年1月11日星期三

背痛

90%左右的下背痛患者,從發作到完全地康復在大約只需要六個星期,而另外10%患者,,長期的下背痛卻總是干擾著日常生活、甚至令人感到沮喪。下背痛的原因極為複雜的而且難以判斷,以下文章幫助我們評估疼痛的來源,進而正確地擬定治療對策。



背部構造簡單可分為:

軟組織:肌肉、韌帶和肌腱。

脊椎骨:提供脊髓支撐的結構積木,其中又有小關節面聯接,允許脊椎移動。

椎間盤Disc:圓盤狀構造、承受來自於身體的重量,當身體受到強烈的外力衝擊時更可以有效吸收分散壓力,避免神經肌肉系統受到損害。

神經系統:除了脊椎骨中受到充分保護的脊髓d之外,另有神經根分支從椎間孔穿岀往下支配雙腿和腳的活動與知覺。1

參考資料:  www.i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
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骨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2年1月9日星期一

Back pain?

Acute or short-term low back pain generally lasts from a few days to a few weeks. Most acute back pain is the result of trauma to the lower back or a disorder such as arthritis. Pain from trauma may be caused by a sports injury, work around the house or in the garden, or a sudden jolt such as a car accident or other stress on spinal bones and tissues.

 Symptoms may range from muscle ache to shooting or stabbing pain, limited flexibility and range of motion, or an inability to stand straight. Chronic back pain is pain that persists for more than 3 months. It is often progressive and the cause can be difficult to determine.


References:  www.ispine.com.hk

It is not intended as medical advice to any specific person. If you have any need for personal advice or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your health, please consult your orthopedic doctor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2012年1月6日星期五

Back Pain Treatment

References:  www.ispine.com.hk

<!--[if !supportLists]-->1.      <!--[endif]-->Physiotherapy. It can be classified as active and inactive treatment.
Active –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patient’s muscle through persistent specific exercise. 
Inactive – relieve pain in specific position through micro-current therapy

Misconception:
Many patients believe that reductions of physical activity can relieve their pain conditions, however, it is incorrect as physical acticity can help to strengthen your muscle and relieve the pain in long term. You are recommend to consult physiotherapy to personalize an exercise plan for you.

Medication
Depends on the severity of pain, orthopaedic doctor would prescribe oral medications for pain reliever. If needed or pain persist, orthopaedic doctor may recommend for intramuscular or percutaneous injections of nerve blocks to control your back pain.

Surgery
Orthopaedic doctor would recommend for orthopaedic surgery if needed, especially for patients suffering:

i.    Medications and physiotherapy treatments cannot manipulate the back pain
ii.   Incontinence caused by nerve compression
iii.  Progressive muscle weakness caused by nerve compression
iv.  No improvement of pain conditions after 4-6 weeks physiotherapy treatment. 

It is not intended as medical advice to any specific person. If you have any need for personal advice or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your health, please consult your orthopedic doctor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2012年1月2日星期一

強化骨骼結構

參考資料:  www.ispine.com.hk

看到報章一個由工程師撰寫的專欄,說曾在一個天氣「翳焗」及酷熱日子裡,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地盤監工,寧願拒絕工程師一起用膳的邀請,而要汗流浹背地監督落石屎的工作。他所持的原因是「落石屎是項非常重要的工序,一定要加緊監督,否則便會危及公衆安全」。這令我想到結構除了對建築物有深遠影響外,對骨質疏鬆症病人也十分重要。

 
骨質疏鬆症病人開始接受治療時,藥物便『悄悄地』起作用。用『悄悄地』來形容,是由於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屬預防性質,病人不會感覺到身體有什麼變化;這跟落石屎一樣,住戶不能從樓宇表面看到石屎落得好不好。

至於藥物能否有效減低脊椎及非脊椎骨折(包括股骨)、持續減低骨折率及改善骨質結構,就因藥物而異了。這就如興建大廈時是否得到一位經驗豐富的監工監督落石屎一樣。

因此,要有效遠離骨質疏鬆症,便需要適當選擇快速』、『全面具效力的抗骨質疏鬆症特效藥!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骨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